如果洑汁黃酒會說話,一定是十堰口音
在十堰,如果沒有喝過洑汁黃酒,那你一定是個假十堰人。 遠方來客、逢年過節……土生土長的十堰人的桌上,總免不了擺上幾碗黃酒。 三伏天冰著喝,寒夜里溫著喝……喝到酣暢淋漓,滿頭大汗,再不管天昏地暗,美美睡上一覺,仿佛什么煩惱都沒了。
理由一 跟普通黃酒相比,源自十堰的洑汁黃酒儼然是黃酒中最低調的老大哥。 別看在現在名聲不如紹興黃酒,但據史料記載,洑汁黃酒早在公元前827年西周時期已成為“封疆御酒”,比紹興黃酒早了足足三四百年的時間。 因為存放期的不同,洑汁黃酒又分為老酒、嫩酒、甜酒三種,顏色對應青、黃、乳白。 青酒又稱地封酒,就是把做好的黃酒放入陶罐中,用黃泥封嚴,埋入地下。過一年或數年掘起,酒開啟后清香撲鼻,清澈如水,口味平談,但后勁很大,出門見風就醉,因此又叫“出門醉”、“隨風倒”、“透瓶香”等雅號。 不同于紹興黃酒的“酸”,洑汁黃酒更注重口味中甜、鮮、酸等諸多味道的平衡,使得各種味道均有所感卻又能完美融合到一起,這樣產出的黃酒香氣協調、濃郁、細膩,讓人聞起來心情舒暢,嘗一口回味無窮。
理由二 但凡美好的食物,都會有自己獨特的“個性”。 洑汁黃酒也不例外。 他生于草莽,被辛勤的勞動人民親手釀造出來;聞名于朝野,周宣王封他為“封疆御酒”,唐中宗將他進貢予武則天,一時間天子激賞,百官青睞,風頭無兩;但他從不會因“聲名煊赫”而變得“高不可攀”,他既能是“皇家桌上珍”,也可以是普通民眾干渴疲憊時的一碗“水”,不嫌貧也不愛富。 若是碰上幾個爭強好勝性子的,他偶爾也會起個三分“血性”,幾大碗下肚,管你是山野莽夫,還是達官貴人,統統都要拜倒在他腳下,老老實實睡上個天昏地暗。 在他“主宰”的酒桌上,可沒有誰能勝得過他。 在道家盛傳的這片土地上,他就如同道法剛柔并濟,既不是稀泥也不是頑石,如同質樸的十堰人民,腳踏實地卻也不失豪爽與血性。
理由三 想跟十堰人交朋友,你就跟他聊洑汁黃酒。土生土長的十堰人,對洑汁黃酒的感情極深。 說起自己跟洑汁黃酒的前半生,往往印象最深的是家中常年彌漫的酸甜的酒香味:磚紅的酒缸,掀開的那一瞬間,濃郁的米香合著發酵后的清甜撲面而來,大人不讓小孩子喝,卻阻止不了偷偷用指尖蘸上一點的饞意。 手工釀造的洑汁黃酒對于十堰人是一種驕傲和榮譽,在這機器化橫行的今天,手口相傳的古法純釀更顯得難能可貴。 每一壇悉心釀造的洑汁黃酒,背后都是認真生活的十堰人民的一片匠心。山泉水、手工曲、高山稻……缺一不可,特殊的地理環境決定了他的不可復制性,雖然不利于傳播和擴張,卻注定了產出即是精品。
在十堰,送洑汁黃酒透著親昵和熱情,那是把你當自己人看。“沒有黃酒不成席”,婚喪嫁娶,逢年過節,大口的瓷碗,滿滿倒上一碗,才真正是體味“大碗喝酒,大口吃肉”的樂趣。 武當山珍正宗洑汁黃酒 128元 / 500ml*8瓶 ![]() |